產品創新戰略推動公司產品結構升級,新型肥料占比不斷提升。近年來公司通過與中國農業大學、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領先生物、德國康樸專家等國內外知名的科研院校、機構和企業戰略合作,全面致力于研發、生產并推廣能夠滿足作物全營養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解決各種土壤問題的新型肥料產品。公司業務收入結構中,新型肥料占復合肥總收入的比重不斷提升,由2016年的14%提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22%。
重視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公司復合肥產品線豐富齊全,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在不同周期的生長需要。公司致力于打造中高端、高端、超高端全系列品牌體系,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增強綜合競爭力。按照肥料種類,公司復合肥產品體系的品牌建設情況如下:
◆普通復合肥產品——中高端系列品牌:主要依托母品牌“洋豐”“澳特爾”布局市場,覆蓋硫酸鉀復合肥、尿基肥、高塔肥、BB肥等多個品種。公司普通復合肥產品為一線復合肥品牌,產品定價位于中檔或中檔偏高的水平。公司長年在中央電視臺、地方電視臺播放廣告,公司的“洋豐”“澳特爾”品牌均為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品牌溢價凸顯。
◆新型復合肥產品——高端、超高端系列品牌:主要依托子品牌布局市場,涉及“洋豐正好”作物專用肥、“百倍邦”特種肥料、“水白金”和“簡惠”水溶肥、“洋豐硫”生態級肥、“鋅磷美”中微量添加復合肥、“機多寶”有機-無機復合肥、“洋豐-康樸”穩定性肥料、“逍道”硝硫基肥等系列產品。
◆高端系列品牌:主要為公司新型復合肥系列產品。2019年2月,公司合資成立新洋豐力賽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新洋豐肥料高端品牌的銷售平臺,全面負責新洋豐新型肥料的市場開發,目標是用三至五年時間打造一個新型專用肥料的行業領導品牌。合資方核心人物羅文勝先生深耕行業多年,在消費類知名品牌任職多年,并在農資行業有8年經驗,曾任職于金正大、中化農業,在品牌運作、產品營銷方面有豐富經驗,預計將給新公司帶來顯著貢獻。
◆超高端品牌:主要為公司與康樸合作的“洋豐-康樸”穩定性肥料產品。公司于2017年10月與德國康樸專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新洋豐獨家代理康樸肥料在中國的銷售,并引進康樸技術和工藝,按照康樸的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獨家生產“洋豐-康樸”諾泰克穩定性肥料,將國際高端肥料引入中國市場。
2.4 向下游現代農業延伸穩步推進
新洋豐自2016年起正式啟動向現代農業方向延伸的產業布局,特別是在農業設施與裝備、優質農產品的生產、種植和流通領域提供解決方案。2016~2017年,公司先后參股江蘇綠港、象輯知源,設立洛川果業,收購Kendorwal農場。該項業務發展迅猛,2017年公司現代農業業務銷售收入為2058萬元,2018年上半年現代農業業務收入已達1691萬元,預計未來仍將高速增長。
果業板塊發展勢頭迅猛。公司2017年設立新洋豐沛瑞(北京)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品牌農產品的渠道建設和品牌打造,在全國建立七個銷售大區,迅速形成品牌農產品的營銷網絡。目前,沛瑞品牌得到了業界和市場的充分認可。
◆沛瑞蘋果:公司2016年成立洛川果業公司,在洛川積極試點蘋果產業各個環節的綜合服務: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提供果品整體種植解決方案,直接收購果品并在沛瑞品牌下打造小產區生態精果概念,借助國內大型果品流通渠道和線上生鮮電商渠道銷售,最終實現優果優價。在具體推廣上,公司采用示范種植的方式進行,未來將主要依賴對于周邊合作社和農戶的推廣,將其納入到公司的農化服務體系之下。
◆雷波臍橙:基于“沛瑞蘋果”的成功經驗,公司2017年設立雷波新洋豐果業,在種植端將品類擴大到柑橘領域,針對雷波臍橙精品小產區的特點,在優勢地段自建臍橙種植基地。同時,與四川省農科院達成戰略合作,為后續現代臍橙產業園區的戰略規劃推進打造了良好開端。
◆其他水果:2018年,新洋豐沛瑞進一步開拓了云南藍莓和閻良甜瓜的國內市場;此外,公司在越南成立新洋豐沛瑞越南火龍果加工廠,將成為新洋豐果業版塊首個進口水果單品。未來,新洋豐沛瑞將持續通過投資并購等途徑,在全球范圍內獲取優勢產區資源,加強產業協同,打造自有品牌,致力于成為優質水果、蔬菜和動物蛋白等農產品的品牌運營商和渠道商。
果肥協同效應有望帶動公司主業進一步發展。一是根據作物設計針對性的有機肥+復合肥種植方案,產品公司+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解決品質問題,提高農產品經濟價值,以優質的肥料和種植技術促進種植優化。二是通過自有果業公司,對按公司標準生產管理方式和各類監測指標達標的農作物進行采購,進行品牌化營銷,提高農作物附加值。以高端農作物營銷,來帶動農民改善種植技術,拉動公司的肥料業務板塊。三是通過“種植技術+高品質農產品采購”,讓農業生產資料供給、種植、收購、銷售形成閉環運營,建立獨具特色的高端農作物種植供應體系。
現代農業的其他業務領域同步開展。公司在澳洲的牧場所飼養的牛羊陸續出欄;江蘇綠港在設施蔬菜PPP項目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與象輯科技合作開發農業保險產品,為經銷商提供增值服務。公司與深圳道格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設立10億元規模的產業并購基金,投資現代農業產業鏈上的優質產業資源,構建上市公司資源整合的項目儲備平臺。
2.5 不斷完善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看好成為中國的加陽、雅苒
從國際農資龍頭企業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在農資需求高速增長階段,全球領先的化肥公司,均圍繞主業進行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擴張,實現規模增長。以國際巨頭加陽公司和雅苒公司為例,加陽公司通過全球化的渠道并購,形成“礦、肥、化”產業鏈一體化,成為集化肥、工業化學、農資零售、農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農業服務商;雅苒公司強化主業效率,“肥、化”一體化,以產能并購擴張布局全球。
新洋豐基于復合肥主業,產業鏈上下延伸,不斷完善一體化布局。產業鏈向上延伸至原料磷礦石、磷肥,并做大做優做強,鞏固龍頭優勢;產業鏈向下延伸至農業服務板塊,以獲取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們看好新洋豐有望成為中國的加陽、雅苒。
2.5.1 加陽: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全球優質龐大的零售網絡保障業務規模擴張
加陽公司是集肥、化、農資零售和農化服務為一體的全球化企業。從加陽的企業成長歷史來看,其不斷獲得上游資源、下游渠道和國際優質業務資產的步伐從未中斷,并持續優化資產結構,獲得持續增長,
通過控制產業鏈兩端的核心資源,確保行業地位的同時實現持續增長。零售和批發業務作為加陽公司的兩條業務主線相互支撐,相互拉動,成為公司并購整合、快速推進的主要方向,其中零售網絡更是其綜合農化服務落地的有效資源保障。目前,加陽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于肥料(批發、零售)和植保產品零售;同時,借助優質零售網絡,綜合農化服務已成為最具成長性的子業務。
加陽擁有分布全球的龐大的優質零售網絡。加陽通過持續的全球資產整合和渠道并購,進入本地市場,并通過零售實現深度滲透,實現了業務規模的擴張。不斷優化零售經營能力,借助渠道資源實現農資整合與綜合服務落地。
◆北美:1994年收購CPS、2008年收購UAP、2014年收購Viterra農化業務。目前在北美地區擁有2座礦產、15個生產基地、1200+零售店。
◆南美:2006年,收購ASP獲得南美零售渠道,目前在阿根廷、智利和巴西擁有53家零售店;在阿根廷有合成氨和尿素工廠。
◆歐洲:2008年,收購CMF獲得西歐零售渠道。
◆非洲:在埃及,與MPOC合資,建立百萬噸尿素生產基地。
◆大洋洲:2011年,收購landmark獲得澳大利亞零售渠道,目前擁有220家零售店。
2.5.2 雅苒:肥化結合,強化主業效率,以產能并購和技術出口布局全球
雅苒公司依托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肥化結合的路徑,成為全球領先的農化企業。公司聚焦優勢領域,擴展精細化工品類和規模,并利用精細化工技術反哺肥料技術,其化工和基礎肥料業務系統性較好,為其復合肥業務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產靠近資源地,具有絕對的資源和成本優勢。雅苒擁有全球最大的液氨產能,利用低成本天然氣生產液氨和尿素。由于能夠獲得低成本的天然氣,雅苒能進一步降低相關化肥產品的生產成本,如雅苒在中東、加勒比地區的尿素和合成氨的生產成本大幅低于同行。
雅苒通過持續并購本地化產能,實現全球化布局。雅苒自19世紀初創立以來,到19世紀60年代期間,主要集中擴建工廠;自19世紀70年代至今,主要在歐洲和南美進行收購,擴張化肥產能,逐步實現全球化布局。同時,公司通過產業投資并購促進業務布局擴展。
雅苒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分銷網絡,在全球50多個國家擁有分銷點,實現了全球網絡的規模效應。公司通過技術出口的方式,在全球合資合作擴展銷售與技術服務網絡。公司擁有遠洋運輸能力,在全球擁有逾200個碼頭、倉庫、復混肥廠和裝袋廠。
2.5.3 新洋豐:不斷完善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強化產業鏈兩端資源布局
新洋豐聚焦肥料主業,狠抓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積極探索農業產業鏈延伸。我們看好新洋豐未來有望成為中國的加陽、雅苒。
在資源方面,新洋豐做大做優做強,鞏固龍頭優勢。公司的原料磷肥產能位居全國第一,并積極謀求磷化工產業升級;具有中低品位磷礦石綜合開發利用技術,就近采購低品位磷礦石,經洗選后成本遠低于中高品位磷礦石的市場價格;控股股東洋豐集團旗下的磷礦資源存在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有望進一步強化資源優勢。
在下游布局方面,新洋豐積極搶占渠道資源,不斷強化營銷網絡和服務網絡;積極拓展現代農業領域,在聚焦優質農產品的生產、種植和流通的同時,不斷探索相關領域,以獲取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3. 財務穩健,現金流充裕
業績成長性良好。新洋豐自2014年借殼上市至今,除2016年行業低谷外,其余各年公司均實現了穩定增長,成長性良好。2015年9月1日,化肥行業復征增值稅,疊加運價、氣價、電價集體上調,加大生產與銷售成本,且農產品價格陷入低迷,導致2016年公司收入與凈利潤首次下滑。
毛利率波動低,凈利率穩中有升。剔除2016年行業影響外,公司上市至今,毛利率波動低,各年的凈利率穩中有升。2016年以來,公司利用定增所融資金,先后投產或擴建九江基地、鐘祥基地與扶余基地,加大新型復合肥產能,帶動毛利率逐年提升。公司2015年5月定增融資后,財務費用顯著降低,促進凈利率穩中有升。
ROE觸底反彈,呈現復蘇跡象。2015年公司定增融資11.71億元,凈資產大幅增加,同年9月行業復征增值稅,行業陷入低谷,公司在2016年凈利潤首次下滑,受此影響,2015年開始,公司ROE下滑,2016年跌入底部。2017年與2018年前9月,公司ROE觸底反彈,呈現明顯的復蘇跡象。

資產負債率低,流動性優異。2018年9月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僅為28.62%。公司無長期借款,短期借款僅有1009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0.11%。截至2019年3月8日,公司整體股份質押率僅為11.41%,其中控股股東洋豐集團所質押的股份占總股本的10.88%。
現金流充裕且穩健。由于復合肥銷售“現款現貨”,公司自上市以來經營性現金流均表現優異。各年經營性現金流與歸母凈利潤的比值基本穩定,2018年前9月比值略低,主要因為公司磷酸一銨產品的現金流具有季節性,應收賬款通常在第4季度陸續收回,此外公司利用現金優勢,在原材料上漲階段大量購進原材料。

4. 農產品價格弱復蘇,復合肥行業有望景氣提升
農產品去庫存有望推動價格上漲,從而帶動上游化肥等農資品需求。歷史來看農產品的庫存消費比與價格呈強相關的反向變動關系,庫存消費比下降(尤其是被動去庫存階段)意味著農產品價格進入上漲周期。目前玉米、棉花庫消比降幅較大,價格有望回升;小麥、稻谷目前庫存仍然較高、價格可能面臨一定壓力。玉米是農產品中用肥占比最高的單個品種(占農產品總用肥比例超過20%,對用肥總體邊際影響最強),供需格局正在轉變,在種植面積下降、玉米深加工需求增加、庫存去化、成本抬升等多因素疊加下,目前在糧食作物中價格上漲的確定性相對更強。
◆三種糧食作物(玉米、小麥、水稻)的化肥施用量占農作物化肥總施用量約56%,其他各類蔬菜約30%,棉花約占3%;從歷史上來看,農產品中糧食作物(大豆除外)的波動對用肥成本的邊際影響最為顯著。
◆三種糧食及蔬菜用肥成本與產值相關性較強,并分別呈現不同時間跨度的滯后特征,主要由作物種植周期導致:我國玉米和小麥主產地(東北、華北)基本上一年一季,水稻一年一季(東北、華北)或兩季(秦淮以南),蔬菜則更為靈活、基本一年多季。




我國化肥行業復合化率提升、行業集中度提高的邏輯中長期依然有效。我國化肥施用量已在2015年實現零增長、2016年增速-1%、2017年增速-2%,提前實現國家化肥零增長政策目標。同期,我國復合肥施用量2015~2017年增速分別為3%、1%、1%。我國化肥復合化率已由2000年的22.1%提升至2017年的37.9%,但仍遠低于世界平均50%、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中小規模的復合肥企業逐漸退出市場,國內有生產許可證的復合肥企業從2010年高峰時的40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家,但龍頭企業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間,CR3從2011年的13%提升至2017年的24%,隨著龍頭企業不斷開拓市場、整合資源,行業集中度有望繼續提高。
新型復合肥處于成長期,有望迎來結構性的銷量高增長。以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專用肥、功能性復合肥等為代表的新型復合肥仍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長階段,存在結構性市場機會,仍然是各大復合肥企的主攻方向。以硝基肥為例,我國硝基肥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高達62%,但硝基肥在氮肥中的使用占比不到5%,而歐美國家平均占比在20%以上,我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復合肥回歸生產資料屬性,體現農資必需消費品特征。復合肥消費主要面對終端農戶,屬于農資消費品。此外,在化肥零增長政策背景下,復合肥相對于傳統單質肥具有施肥效率高、農作物收益提升、環境友好等優勢,是農作物種植中的不可或缺的農資品,且終端消費者粘性較強,體現必需消費品特征。
5. 投資建議
新洋豐作為國內磷復肥行業龍頭和作物專用肥領導者,產業鏈上下延伸,不斷完善一體化布局。憑借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和區位物流優勢,打造出領先同業的巨大成本優勢,憑此為基礎向渠道分利,獲取優質經銷商資源,增強渠道粘性;強化技術服務,提升產品附加值;產品結構升級,有效提升競爭力和盈利水平。
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凈利潤分別為8.21億元、10.08億元、11.98億元,EPS分別為0.62元、0.76元、0.90元。目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16倍、13倍、11倍?春霉疚磥沓砷L性,給予2019年20倍P/E,目標價15元,距現價有54%的空間。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6. 風險提示
農產品價格下降;磷肥、復合肥價格下降;環保力度減弱。
內容摘自2019年3月8日發布的報告《新洋豐(000902)深度報告:成本、技術、渠道優勢突出,農資消費白馬成長性持續》